“检察官,向您汇报,这段时间我正逐步对公司经营方向进行调整,聘请了两名职业经理人,滞销布匹已卖出80%,员工薪酬也已全部结清,不管怎样,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上周五,如东一涉案家纺企业负责人俞鹏亮给如东县检察院的检察官打来电话。
而今年10月26日,检察官在该公司看到的状况却是:2万多平方米的厂房里,只剩下不到50台的立体织布机,仓库里堆着价值500多万元的滞销布匹,一半产区被迫关停……当时,这家年纳税额超400万元的民营企业已经在濒临破产的边缘苦苦挣扎了5个月。
2016年至2019年,该公司实际经营人俞鹏亮、王忆西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价税合计人民币1亿6千余万元,税额高达2200余万元,非法获利1100余万元。今年10月21日,该案被移送如东检察院审查起诉。
“我们两个都进来了,企业没有了主心骨,生意一落千丈,315名员工的生计也没有着落。”承办检察官依法讯问俞鹏亮时,他脸上有掩饰不住的焦虑,二人的辩护律师也分别递交了羁押必要性审查的申请,希望能将二人取保候审。
为进一步了解涉案民企的真实现状,承办检察官主动进行实地走访,调取相关纳税资料,向企业员工和当地党委政府工作人员了解情况。该涉案企业系当地一家上市公司的原材料供货商,企业年产值近2亿,不仅有效拉动了地方经济,更为周边群众提供了300多个工作岗位。但因两个负责人均被羁押,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现金流断裂,产值降至原先一半,员工薪酬被拖欠5个月,企业即将破产的流言风行,大量员工离职,“无法按照合同约定完成订单,这样下去企业还能撑多久?”负责生产的厂长忧心忡忡。
如何才能既让犯罪行为受到惩罚,又让企业“活下来、留得住、经营好”,成为摆在承办检察官面前的问题。俞、王二人作为犯罪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应对单位所犯罪行承担刑事责任,二人均应量刑十年以上,王忆西没有减轻处罚的情节,俞鹏亮主动投案自首,符合法律规定的减轻处罚的要求,且犯罪单位极力退赃,“虽然两人均不可能判处缓刑,但出于保护民企持久健康发展、解决职工薪资问题的目的,建议对俞鹏亮变更强制措施,让他暂时回到企业,做好必要的工作后,接受应有的法律惩罚。”承办检察官的意见,得到该院员额检察官联席会议的一致认同。
11月6日,暂时走出看守所的俞鹏亮向检察官承诺:“我一定照您说的办,把企业交接好、把员工安顿好,然后安心接受审判。”(文中俞鹏亮、王忆西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