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我的检察官故事】张建庆:两代公诉人,一世检察情
2019-04-16 16:53:00  来源:如东县人民检察院

  晚饭快吃完的时候,父亲突然问我:“前两天晚上怎么老是不在家?少在外面吃饭,你是一个检察官,有些饭是不能吃的,和你说了多少遍了!”我大口扒着饭,回答:“在办一个扫黑案,天天加班呢。”父亲听完,没有再说什么,就离开了饭桌。

  父亲是一名老公诉人,从部队转业之后一直从事着刑检业务。正是在父亲的影响下,我在2003年也选择了检察官这一向往已久的职业。刚入职的时候,我在公诉科担任内勤,事多、事杂,经常忙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这时,已退休的父亲充分发挥了参谋的作用,从事务的安排、案件的办理、计划的制定等各方面,给了我很好的指导和建议。在我的印象里,父亲一直是个严肃的人,有时候我挺反感他的说教,但回顾自己的经历,正是父亲的这些说教,让我不断成长。

  “定目标、多历练,用经验来丰富自己”

  我热爱公诉,这不仅源于父亲的影响,也是自己的选择。我的工作起点是公诉,但中途也转岗到其他部门干过。刚离开公诉的那段时间,我浑身不得劲儿,曾一度消极度日。这些父亲都看在眼里,他和我说:“公诉人不仅要有法律知识,还要懂侦查,更要懂人情世故,为什么不能利用转岗来历练自己?遇到一点不如意就垂头丧气的,像什么!”父亲严厉的呵斥就像当头棒喝,一下子敲醒了我。在工作岗位上,只能干一行爱一行,而不是爱一行干一行;每个岗位的工作都需要人来做,既然安排到了新的岗位,就要好好干,让自己目前所做的工作为心中的理想服务。这不仅是一种应有的工作态度,更是一种辩证法。我也改正了自己的观点,将转岗学习看作升级打怪的必经之路,在转岗锻炼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自己。

  “好办案、办好案,用案件来磨练自己”

  公诉工作既充满了挑战,也会让人感到疲劳。从事过公诉工作的人都有一个体会,那就是优秀公诉人都是用案件堆积起来的。这既是我自己的体会,也是我父亲告诉我的经验。父亲曾对我说:“干公诉人,既要办案件,又不能挑案件。你要将领导分配给你的每一个案件当做重大案件来办理。”是的,对于基层检察干警来说,不可能每次分配到手的都是重大、疑难、复杂的案件,更多的是那些轻微刑事案件。如果总是觉得自己办的都是小案件,疲于应付,只管流水作业,不追求办案品质,不仅会让自己逐渐变成案件的机器,更让自己形成一种漠视案件当事人的心态。要知道,每个案件对办案人而言可能是几十分之一、几百分之一,但对当事人而言却是百分之百。检察官的工作绝不只是一个“饭碗”,更是一种使命;检察官的称号绝不只是一种社会身份,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所以在之后的工作中,我始终牢记父亲的叮嘱,积极地面对每个案件,用规范约束自己、用案件磨练自己。

  “敢担当、能担当,用责任来锻炼自己”

  当公诉人必须要面对案件,要面对案件就必须面对侦查人员、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张军检察长曾在一次全国检察机关培训会上要求,公诉人必须要有客观公正的义务,既要追诉有罪,又不能让无辜者遭受追诉。这不仅是职业道德对公诉人的要求,更是这个时代里我们公诉人自己应有的责任担当。公诉人不能有重入罪、轻出罪的理念,但也不能有遇到疑难案件一退了之、不诉了之的心态。我记得父亲曾和我说过:“干公诉,既要依靠侦查人员,又不能依赖侦查人员;既不能完全不信嫌疑人,也不能被嫌疑人牵着鼻子走。”公安机关的侦查人员作为案件的第一道环节的承办人,他们最熟悉案件,所以公诉人要与他们相互配合;但法律赋予了检察院法律监督的职能,所以公诉人又要与他们相互制约。对于犯罪嫌疑人的辩解,我们应当重视,但也要善于运用逻辑驳斥辩解。在面对零口供的犯罪嫌疑人时,我从细处着手,认真梳理案件细节,发现证人能准确说出被告人作案时所戴的帽子特征,我随即指导侦查人员到被告人暂住地进行搜查,查获了被告人作案时所戴帽子,最终在细节证据的支撑下,将被告人绳之以法。

  “多学习、善思考,用知识来提升自己”

  审查起诉工作既简单也复杂。说简单是因为有些案件仅凭法律规定和经验就知道怎么办;说复杂是因为有些案件必须要将法律规定和经验进行有机融合。在我父亲那个年代,没有互联网,又缺少理论培训,所以他们审查案件更多依靠的是经验法则。我父亲经常和我说,他们当时办案件用的最多的就是刑法和刑诉法的条文,以及《检察日报》这个权威刊物。但在当今融媒体的时代,什么司法解释、法学理论、裁判案例,一搜便知。但如果就这样简单办案,我们就会成为张军检察长所说的司法流水线上的工匠,永远成不了大师。工匠与大师的区别就在于,前者只知埋头苦干,不会思考、总结、反思自己。2013年成为部门负责人之后,说的多了、做的少了,办的多了、总结的少了,司法解释用的多了、思考研究的少了。归根结底,还是惰性使然,少了那份奋斗的激情,缺了那股研究的精神。张军检察长要求,要多从个案的办理中研究理论,要用理论验证指导实践。我要以全国优秀公诉人为榜样,研究理论、专研规定、总结个案,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公诉人。


  父亲是老公诉人,我是新公诉人,新老交替,薪火相传。白驹过隙间,我已经从检十五年了,也应当成为一根顶梁柱了,有时独处,也曾为自己取得的一些成绩沾沾自喜,但再一想,对照榜样、反思自己,其实自己离栋梁还有很大的差距。想想自己刚入职的激情,回味父亲时不时的提醒,自己也很赧然,然而立志当下,永远不晚,公诉人之路仍在延续,我将用自己的青春,积极回应人民对司法公正的期待,方能配得上身上穿的检服,配得起所佩戴的检徽!

  (撰稿人:张建庆)

  编辑: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