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择而读·读而思·思而行——我的读书杂谈
2020-12-22 08:28:00  来源:如东县人民检察院

  古人都说“文以载道”,书籍的篇章之内、文字的笔画之中都蕴藏着无穷无尽的道理。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在花繁柳密处拨得开、风狂雨急时立得定,就需要时时读书来提供恰逢其时的精神指导,以免“人生的扣子”沾上灰尘。

  择而读,用“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的眼界去挑。书是读不尽的,书籍本身浩如烟海,正如世人千千万万,除去家人、师友、同事、同学……剩下的几乎都是陌生人。读书也像建立关系,一本能带来人格熏陶的书,能够以文字和内容与读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迅速建立起情感上的联系,成为读者的良师益友。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在我幼年时,很喜欢看中国传统故事和神话。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长河中,无论是神话传说,抑或是诸子百家,一个故事就是一篇文章,这些笔墨流淌过漫长的岁月、穿越了千年的时空,影响了一代代人的观念和生活,也影响了我。尽管如今已真切明白神话是美好的幻想,传说是半真半假的杂糅,但诸如“愚公移山”这些故事教会我“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耐力和韧劲却数十年如一日地真实存在。有个词其实是很可怕的——“流行”。什么歌流行听什么,无伤大雅,但什么书火了看什么,却不可取。选择书籍应当是一件重要的事,要会判断这本书是好友还是损友,否则“交错朋友”事小,价值观偏移可就大了。

  读而思,用“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思考去悟。读一本书,就像品一杯酒。年少时读《史记》《资治通鉴》之类年龄和生命力漫长的书,对其中道理不甚其解,如啜一樽陈年佳酿,初尝不解其中滋味,如今再开坛回味,方知每一滴见证了时间的酒液,都给人“质而不俚”的感触,年岁愈长,品悟愈深。不同的书就是各类的酒,酒里的九曲回肠,书中的百种道理,都不是囫囵吞枣的尝一遍或者走马观花地看一遍就能弄懂的。因此,读书的重心要落到思考上来,以沉潜之心去思索其中真意,传承先人知识与智慧,与时俱进为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思而行,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笃行去做。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知是前进的指南,“学以致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读史之后,要明得失、知兴替;读诗之后,要志高扬、意风发;读科学之后,要辨是非、断真假;读伦理之后,要懂廉耻、知荣辱……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述自己的文学情缘时,提及了《岳飞传》,“‘精忠报国’四个字,我从那个时候一直记到现在,它也是一生追求的目标。”“精忠报国”蕴含的家国情怀,诠释了他“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初心,激励着他奋斗不止、拼搏不息。

  从择书到读书,到思考,再到行动,最最重要的还是读思之后的行动。我们有幸,所处的正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时代。新时代召唤着涌现更多的担道义之铁肩和著文章之妙手,唯有择而读,读而思,思而行,方不负这个伟大的新时代。

  编辑:夏敏